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国网兰州供电公司科技创新开启电力工作“智”时代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2 18:12:00    

5月12日上午8时27分,在国网兰州供电公司数字化通信部,键盘敲击声与电子大屏的闪烁光影交织成科技感十足的“交响乐”。大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与Q版AI形象“兰小安”的灵动眨眼形成反差萌;身着工装的张琴正与这台“数字新同事”并肩作战。轻点鼠标间,“兰小安”瞬间调取城关区110千伏广场变设备的实时参数,屏幕上自动标红的异常流量数据正闪烁预警信号。

张琴今天的工作需要对兰州市四个主要区域所有交换机和防火墙运行情况进行巡检,并将检查结果编写成分析报告汇报给领导,如果核查出有设备出现故障,还要第一时间着手处理。设备分散在兰州市城区各处,且都是不同品牌不同型号,核查工作耗时耗力,但张琴却丝毫不显紧张慌乱。她有条不紊地打开电脑、登入系统,城关区110千伏广场变、安宁区110千伏刘家堡变、35千伏甘草变、费家营营业厅、南河滩营业厅……在鼠标清脆的点击声下,每一处每一台设备的运行现状数据被准确定位并提取出来,清晰完整地呈现在了她的电脑屏幕上。

“看,这里就是‘兰小安’的‘大脑’。”张琴指着屏幕上不断滚动的代码介绍。张琴所使用的“工具”被她亲切地称呼为“兰小安”,是由她所在的国网兰州供电公司数字化通信部依托光明电力大模型和DeepSeek算法自主研发,产生的首个网络安全综合智能体,今天是“兰小安”在网络安全工作“实习上班试岗”的第一天,除了帮助张琴核查设备运行情况外,它同时还要凭借自己大脑里存储的网络安全知识库帮助别的同事答疑解难、分析安全策略规范。

下午4点,在张琴与“兰小安”的通力协作下,设备运行情况核查工作完成,张琴凭借自己“老员工”的丰富经验对“兰小安”智能分析生成的分析诊断报告结果进行比对,事实证明,“兰小安”完全符合“岗位要求”。

“‘兰小安’应用后,单台设备巡检时间从20分钟降至3分钟,效率提升85%,累计节约工时超120小时。目前我们正开发智能测绘模块,未来可模拟攻击者视角开展网络攻防推演,推动网络安全防护从‘人防’向‘技防’转型。”张琴介绍道。

使用“兰小安”远程核查设备情况 李小东 摄

同一时间,“兰小安”的前辈“兰小辉”——配网数智化专业管理体系也在配网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同于新上任的“兰小安”,“兰小辉”与它的主创和搭档——国网兰州供电公司指挥中心配电运检技术专责董玉龙已经默契配合半年有余。

蓝色的大屏上,AI“兰小辉”Q版形象正眨着双眼,帮助董玉龙实时监控线路和配变设备运行参数、95598工单派送、抢修事件、客户舆情等情况。

国网兰州供电公司员工讨论配网指挥管控平台“兰小辉”故障研判逻辑 李小东 摄

“请注意,请注意!110千伏兴隆变电站10千伏定麻线乔家营四社2号配电台区低电压预警,请尽快开展现场核实和处理。”上午10时,正在低头撰写汇报材料的董玉龙听到了“兰小辉”设备异常预警,他立刻着手处理,轻轻点击兰小辉平台预警弹窗,屏幕上立刻弹出异常设备具体信息和自动分析标绘的异常电压曲线,在“兰小辉”帮助下对抽取异常数据的设备状态进行分析,经过排查和与现场工作人员的对接,确认异常情况是台区中压令克运行故障导致,通过及时预警、快速处置,成功消除了设备运行安全隐患,保障了客户的正常用电。

“兰小辉”充分运用数据挖掘、智能分析等新技术,构建配网数据挖掘智能分析、全业务分级预警、设备全指标健康体检三大典型应用场景,能够实现工单质量和数量监测预警、多维设备运行状态预警、差异化运维巡检及运行方式调整策略、设备及运维单位综合评价看板等多重功能,使设备运检“被动挨打”转变为“主动防御”,将基层班组人员从烦琐的报表报告中解放,提升运检决策的科学性。

从前工作人员进行故障排查和设备异常处置要亲自到现场逐一检查,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兰小辉”应用后,通过系统对数据的精准抓取和研判,做到问题前置化分析和预警,工作人员可以远程准确锁定异常设备位置,精准对标处理,故障处置效率提升了70%。

“兰小辉应用以来,已生成设备预警2360条、工单预警5362条,检测出不达标工单2095条,每月自动生成台区、线路评价报告11750份。我们还将通过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加强它的分析推测能力,逐步完善应用场景的智能化水平。”董玉龙自豪地说。

“智能金属铠装柜一体化验电接地手车装置攻克了金属铠装柜母线检修验电接地的行业难题,通过电气电子通信、防误等技术实现人员设备双安全保障,在联锁精度控制等方面取得技术突破。目前已在省内外累计推广应用600余台,产生转化收益3000余万元。”兰州倚能电力(集团)有限公司科技业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副经理李志勤介绍道。

这项成果先后荣获第六届中国(上海)国际发明创新展览会金奖、2023年中国发明创业奖项目银奖,并入选首届能源行业高价值专利(技术)成果名录。当天下午,笔者来到国网兰州供电公司兰州倚能电力(集团)有限公司科技业务中心,对智能金属铠装柜一体化验电接地手车装置、多功能备用开关存放柜、高处作业新型人身防坠生命线系统等15项创新成果进行了系统性观摩。

金属铠装柜一体化验电接地手车装置 火兴运 摄

据了解,该业务中心构建了“需求调研-项目初创-培育孵化-成果转化”的梯度培育机制,打造“1个创新服务平台+2条链路+5大保障体系+N个应用场景”的立体化创新生态,通过建立成果转化收益分红等激励机制,多项成果已在生产现场实现转化应用,切实解决一线痛点问题。

国网兰州供电公司员工介绍高处作业新型人身防坠生命线系统 李小东 摄

李志勤还特别介绍了国网兰州供电公司自主研发的高处作业新型人身防坠生命线系统。该系统采用“联板+异形8字环+线(绳)+双扣式防坠器”方式建立,是我国同类型设备中最轻量化的高空作业安全防护装置,填补了国内外在杆塔组立施工阶段使用组装件本体进行高坠防护的空白、钢绞线、钢丝绳、迪尼玛绳通过螺栓连接固定的空白、线(绳)型防坠轨道单手操作防坠器的空白。其上行时保持流畅滑移,遇突发坠落(包括外力冲击或人员失足)时瞬间可完成闭锁制动。目前,已在8个地市供电公司推广应用,产生转化收益480万元。据红乐330千伏线路工程、秦川750千伏线路工程现场应用的工作人员反馈,该装置使用轻便、简单,单人单手即可完成,避免了双钩式登塔防坠器使用过程中的复杂切换挂接操作,使登塔检修效率提升3倍以上。

2023年以来,国网兰州供电公司在创新技术领域不断突破,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电力北斗和5G等关键技术的研发上。该公司打破了各部门独立作战的传统模式,建立了“科技+专业”双牵头的新机制,实现了更高效地协作。此外,通过成果转化效益分红政策,确保了创新成果能持续支持新的研发工作,形成了良性循环。

紧扣“三抓三促”“提质提速”工作主线,该公司的科技创新活力显著增强。现在,每年获得超过10项专利授权,科研投入年增长率达7.2%,成果转化带来了4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并在2024年获得了首个国际发明专利。这些成就不仅巩固了该公司在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科技创新中的领先地位,也展示了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道路上的积极探索,用实际行动促进了电网和公司的高质量发展。

从张琴指尖跃动的数据流,到董玉龙面对的预警大屏;从职工创新成果的孵化转化到推广使用,在这座西部城市的电网中枢,“三抓三促”“提质提速”不是墙上的标语,而是科技与传统碰撞出的真实火花,照亮能源变革的崭新征途。(李奕霏 李旋 李小东 刘子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