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9 08:22:00
在趣味互动中感受科学的乐趣与魅力。受访单位供图
当科学遇见好奇心,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5月16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第26届公众科学日如约而至。本次活动为期2天,主题为“以科学之问,启未来新程”,市民走进大连化物所,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科技脉动,感受“与国同行”的科技力量。
“如果我们有一台时光机,会带您去到哪里?”本届公众科学日以时间为轴,串联起大连化物所76年发展历程中17个重要科技成果,带领大家展开一场“时光探索之旅”。从水煤气合成液体材料,到流淌着的液态阳光,再到煤炭的“涅槃”……每个展点如同历史驿站,参观者可以手持专属“集卡册”,一张张收集起岁月的拼图。当镌刻着重大突破的明信片汇集成册,可以在手机上加盖“电子印章”,最终生成融合科技元素与个人足迹的电子纪念票,让科学探索之旅成为可珍藏的数字记忆。
“多年前的那个深夜,我还在实验室调试分子束装置……”杨学明院士在《我的科学探索之路》演讲中,将科研岁月娓娓道来。他以分子尺度的微观世界为纸,书写着科学家对于未知领域的执着叩问。在大连化物所公众科学日现场,与科学家面对面沟通已经成为常态。陈忠伟院士在本次活动中带来《未来出行,飞得更远,跑得更快》的报告,从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入手,讲述了低空飞行领域的发展,并对未来出行方式展开畅想,引发观众的无限思考。陈萍研究员则从21世纪极具潜力的清洁能源——氢为切入口,结合自己深耕氢能源领域二十余载的科研经历,阐述了其环保性高、资源丰富、能量密度高、应用场景广泛等优势,生动地展示了“氢的前世今生”。邓德会研究员带来了《催化,Make a Better Life》的演讲,从化学中常见的催化反应入手,阐释了其在社会生活、人类文明、工业应用中的核心价值,并立足学科发展前沿,揭示了催化对人类美好生活带来的深远影响。在每一场“科学家面对面”的TED式演讲后,除了与现场观众互动,还特地引入了AI提问环节,DeepSeek随机生成问题,演讲者现场解答,让公众感受到智能时代的思维碰撞。
“High剧场”今年化身“科学乐园”,全新科学实验舞台剧《DICP疯狂实验秀》“闪亮登场”,生物催化与无机催化展开“竞速”大赛、荧光下展示出的“璀璨星河”、高分子材料做成的“神奇面条”……都让观众在趣味互动中感受科学的乐趣与魅力。“明星剧目”《能源之书》也再度归来,这部由大连化物所原创的能源科普歌舞剧通过拟人化手法,让“太阳能”“风能”等角色在舞台上“大展身手”,呼吁观众保护环境、低碳生活。
在“科学之声”环节,六位青年科学家化身“知识摆渡人”,围绕生活中的热点话题带来了精彩绝伦的科普报告,“化”说哪吒的三昧真火、太阳电池的七十二变……硬核知识经趣味传递,带领观众聆听科学的“声音”。大连化物所的展馆也限时向公众开放,更有“一年一事一档”展览首次公开展出,泛黄的信纸、密密麻麻的实验手稿……这些“记忆拼图”无声诉说着科技报国的赤子之心。
多年来,大连化物所始终以国家需求为己任,依托顶尖科研平台与人才矩阵优势,构筑起“双向奔赴”的科普之桥——既让观众得以窥见科研前沿的“奥秘”,也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倾听社会关切的窗口。这场持续二十余载的“科学盛宴”,现已成为培育创新思维的沃土,让知识的火种在代际间薪火相传。(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谢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