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3 07:37:00
继“Citywalk”(城市步行)和“Cityride”(城市骑行)之后,“Cityboat”(城市游船)正成为市民的休闲新选择。最近,社交平台上就涌现出不少探访上海各大公园游船项目的帖文,引起众多网友的关注。
不过,记者留意到,部分视频里,博主们水上嬉戏时身上并未穿戴救生衣。根据 2022 年3月25日起施行的《上海市公园绿地游乐设施管理办法》,运营单位需“为水上游乐项目配备必要的救生设备和救生人员,要求乘客穿好救生衣方可登船”。这一安全规范的落地情况究竟如何了?
热门帖文里,博主并未穿戴“救生衣”。
管理人员竟如此“规劝”?
在一则帖文中,博主向网友“安利”了她游船的地点:徐汇区康健园。始建于1937年的康健园,曾是不少市民儿时玩乐的天堂,而这里的游船同样由来已久,颇受欢迎。
5月19日下午,记者前往康健园走访。这里的水域面积并不大,提供游船的“航道”全长也就300米左右,水面十分平静。公园正中间的游船码头前,正停靠着各式各样的船只:有电动船、脚踏船、手划船等多个类别。售票窗口上张贴着不同船只的收费标准,电动船和脚踏船40元/30分钟,手划船则是40元/60分钟,均需缴纳40元押金,最下方的文字还特意提醒:“上船必穿救生衣。”
康健园的船码头。
售票窗口上,张贴着收费标准和安全须知。
恰逢工作日,乘坐游船的乘客并不多,记者到时,现场仅一名工作人员负责售票和引导上船。听闻记者前来体验游船,对方直接领着记者走上码头,一边介绍一边询问记者要坐什么船。交谈中,工作人员表示,就在一天前的休息日,前来乘坐游船的人数不少,“手划船”也是热门选择,“船很稳,哪怕不会划,一个小时里也能学个七七八八。”
岸边停靠着的手划船。
最终,记者选定了这个长约2.5米的“手划船”,前后两排可容纳4人。缴纳完费用,工作人员从门旁的桶里拿出一件救生衣,带记者前去挑选船只。上船后,他将救生衣递给记者,嘴里嘟囔着“不穿就放后面”,便开始拨转船只方向。看对方并未强制要求记者穿上救生衣,记者赶忙称自己是“旱鸭子”,有点担心,没想到,他反倒开始安抚起记者“水深才不到1米,不用怕”,等到打消了顾虑后,还主动协助记者将救生衣丢至后排的船舱内。
通道内放置着大量的救生设施。
救生衣被丢至后方的船舱内。
可见,门口张贴着的警示标语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作为工作人员,本该严格落实“救生衣”穿戴相关要求,可实际操作时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还反向“规劝”乘客,安全意识有待提升。
救生衣不该成为摆设
无独有偶,日前,上海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也接到了一则电话:市民反映其在浦东新区古钟园公园划船时,运营方明明准备了救生衣,却不给游客穿,安全问题考虑不够周全;而在社交平台上,不少市民并未意识到不穿戴救生衣的风险,堂而皇之地分享相关游玩体验,有的视频里还有小朋友的身影……
社交平台上,网友分享的乘船体验中,并未身着“救生衣”。
几乎每年游船旺季,全国各地都会发生翻船溺水事故,有不少都是因为未穿戴或未正确穿戴救生衣所致。从安全角度而言,在进行各类水上活动时,救生衣都不可或缺,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很多人都抱有侥幸心理,要么是像记者遇到的工作人员一样,发现水域平静、水深较浅时就掉以轻心,要么则是觉得穿着救生衣影响行动或不美观,总之,本该作为安全防护的“救生衣”沦为了摆设。
安全无小事。水上项目存在一定危险因素,希望公园管理方和水上项目运营方增强安全意识,明确安全责任人和从业人员的岗位职责,落实安全责任,同时加强对运营水域的巡查,及时发现并劝阻乘客的不安全行为,让救生衣这道安全防线,真正成为公园水域的标配。
原标题:《公园里坐游船,竟可以不穿救生衣?记者实地探访……》
栏目主编:毛锦伟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栗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