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国常会明确构建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 专家:未来办事效率会有明显提升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1 00:25:00    

据新华社报道,5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政务数据共享条例(草案)》。会议指出,要在确保数据安全基础上打通数据壁垒,推动公共服务更加普惠便捷。要构建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推动数据资源融合应用,更好赋能社会治理和繁荣产业生态,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

5月10日,广东财经大学数字经济学院院长王方方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构建全国一体化的政务大数据体系是建设数字中国必不可少的一环,是构建我国数据基础制度的重要内容。通过制定《政务数据共享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能够让数据资源,特别是政府公共数据资源和产业及相关的应用场景进行融合,可以进一步为其他实体产业提供数据支撑,实现降本增效,还可以通过公共数据的授权运营,进一步释放数据的对外共享和开放价值。

创意配图 据图虫创意

如何打通数据壁垒

推动公共服务更普惠便捷?

会议指出,要在确保数据安全基础上打通数据壁垒,推动公共服务更加普惠便捷。

谈到数据壁垒,王方方解释,当前存在的数据壁垒,既有技术性,也有体制机制性壁垒。比如说数据标准不统一,这可能是技术的欠缺,也可能是缺乏一定的顶层设计所导致的体制机制缺陷。另外包括安全技术投入不足,有的是技术资源受限。除了资源分配技术性的限制之外,也可能是政府部门边界权责不清晰,导致责任推脱不作为,这也是体制机制的原因。

王方方介绍,政务部门之间数据的一些格式,数据存储的架构目前还处于碎片化、不统一。在数据采集和归类等环节,指标口径和技术标准都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政府各个部门的数据质量以及数据分析、处理、加工相关的能力也存在较大差异,数据质量参差不齐,一些部门日常的数据收集存在重复采集、更新滞后,甚至真实性偏差,导致数据整合过程中智能化程度低,运算效率不足,不能够支撑高质量、高时效的数据共享。此外,在安全技术方面存在短板,比如相应的安全保障技术不能够进行成熟的应用数据加密和身份认证,远程访问控制还存在一定的缺失,共享过程中有安全性顾虑。

王方方表示,管理机构虽然已经设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数据局,但由于考核相关的激励机制还不足,其他部门能够与预期到的成本和收益存在差距,他们共享意愿较低。目前在法律和制度保障上还有待完善,比如数据安全,还有个人隐私保护相关法律法规需要更加细致。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则表示,政务数据共享的主要障碍更多源于制度设计而非技术限制。技术问题如系统不兼容、接口标准不统一虽然存在,但根源在于跨部门协作机制缺失和利益分配矛盾。政府部门长期形成的条块化管理模式,导致数据被分割在不同层级和职能的孤岛中,共享缺乏强制力约束和激励机制。此外,缺乏统一的数据分类标准和共享流程,不同部门对同一数据的定义和管理规则差异较大,增加了协调成本。解决这些问题需从顶层重构制度框架,通过立法明确数据权属关系、共享义务及责任边界,同时建立跨部门协同的考核机制,将数据共享纳入绩效评估,推动部门间从被动配合转向主动合作。

构建全国一体化的政务大数据体系

未来办事效率将明显提升

王方方表示,构建全国一体化的政务大数据体系是建设数字中国必不可少的一环,是构建我国数据基础制度的重要内容。通过制定《条例》,能够让数据资源,特别是政府公共数据资源和产业及相关的应用场景进行融合,激发数字经济新动能。可以进一步为其他实体产业提供数据支撑,实现降本增效。还可以通过公共数据的授权运营,进一步释放数据的对外共享和开放价值。

王方方还提到,构建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有利于推动政府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将分散的政务数据进行全国一体化整合,能够建立全国一本账这样的体系。通过这样协调统一、一体化的政务体系构建,能够支撑一些政策在跨部门、跨层级之间更加有效、科学的协同治理。通过一体化政务大数据系统体系的构建,还可以实现公共服务更加优化,推动政府提供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企业和居民未来办事的效率会有更加明显的提升。

朱克力则提到,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的核心价值,在于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和释放数据要素的经济潜能。通过整合分散在各部门的数据资源,政府能够更精准地识别社会需求、预判风险并优化政策执行。例如,整合社保、医疗、教育数据后,公共服务可针对特定群体精准投放;打通环保、能源、工业数据,能推动产业低碳转型的精细化调控。对市场主体而言,统一的数据平台可减少重复提交材料的行政成本,同时为创新提供基础支撑,如金融机构借助政务数据完善信用评估模型。

建全国统一数据目录和交互标准

推动数据与业务场景深度融合

朱克力说,实现这一目标需重点突破三个层面,一是建立全国统一的数据目录和交互标准,消除因规则差异导致的共享障碍;二是构建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分级授权、隐私计算等技术平衡开放与安全;三是推动数据与业务场景深度融合,鼓励地方政府探索跨领域应用试点,例如将交通数据用于物流效率优化,市场监管数据用于产业链风险预警。这不仅是技术工程,更是对政府治理逻辑的重构,需通过持续的制度创新打破路径依赖。

王方方表示,未来在《条例》框架下,要对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开展更加细化的一些相关举措,进一步完善制度和标准体系。比如要制定全国统一的数据目录规范,把数据分类分级的标准、共享责任清单快速制定出来,同时要建立数据权属界定,还有跨区域协调的机制和规则。在技术上,要加强对数字基础设施这些相关技术的强化。进一步加强对现有各部门数据系统接口的整合,推动数据可以按需求进行归集,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集群,同时也要提升像算力、云计算这些相关基础设施的一体化,支持相关高发高需求数据处理。最后要统筹设立一个跨部门数据共享协调治理机构。明确各政府部门在数据管理过程中的权责,引导数据共享,以实体产业需求为导向,探索实现政府和市场参与数据开发的机制。保障政府数据共享之后,能够可持续地实现市场实体产业的应用价值。

红星新闻首席记者 吴阳

编辑 郭庄 责编 魏孔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