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9 17:02:00
近日,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数字文创学院“纸•愿守艺人”团队,在郑晓榄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南京聋人学校,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剪纸宣传推广活动。此次活动以无声的艺术语言,为聋人同学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传统剪纸艺术的大门,让他们在指尖的舞动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实现精神的升华。
为确保此次公益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团队在前期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多次与学校沟通,深入了解同学们的学习特点和实际需求,根据聋哑同学的认知规律和接受能力,专门设计了一套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案。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方式的确定,每一个环节都经过反复讨论和精心打磨。
活动现场,扬州剪纸非遗第七代传承人方馨平展示了其的剪纸技艺。为了让聋人同学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剪纸知识,团队提前准备了大量生动形象的图文资料和视频演示。在非遗微课堂环节,通过图文并茂的PPT展示,结合手语翻译的实时讲解,“纸•愿守艺人”团队成员带领同学们回溯剪纸艺术的发展历程。从古老的民间习俗中剪纸的起源,到如今成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一段历史都通过直观的画面和简洁的文字呈现,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剪纸艺术承载的深厚文化内涵。
在南北剪纸艺术对比展示环节,团队着重突出扬州剪纸与其他流派的差异。扬州剪纸那“薄如蝉翼、线条如丝”的细腻特质,在精心准备的实物展品和放大的细节图片下展现得淋漓尽致。同学们围聚在一起,用好奇而专注的目光仔细观察,通过手语相互交流着自己的感受,惊叹于剪纸艺术的精妙绝伦。
而最令人期待的专业课堂教学环节,更是将活动氛围推向高潮。方馨平化身耐心的“非遗导师”,以独特的教学方式引导同学们学习剪纸。她用夸张的肢体动作和简单的手语,配合现场大屏幕的同步演示,将折纸、构图、下剪等步骤逐一分解。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技巧,她特意选取了如花朵、小动物等充满童趣和生活气息的图案作为教学内容。“剪刀要像画笔一样,轻轻‘走’过纸张。”在手语翻译的帮助下,方馨平的指导精准地传达给每一位同学。她和队友们穿梭在座位之间,手把手地纠正同学们的握剪姿势,用鼓励的眼神和手势给予大家信心。现场的同学们全神贯注,虽然没有言语的交流,但他们专注的神情、认真的动作,以及剪刀在彩纸上游走时发出的细微声响,都营造出一种独特而热烈的学习氛围。
在团队成员的悉心指导和鼓励下,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相互交流、彼此帮助,用手中的剪刀在彩纸上勾勒出心中的美好图案。不一会儿,一幅幅充满个性与创意的剪纸作品便诞生了。有的同学剪出了栩栩如生的蝴蝶,仿佛下一秒就要振翅飞舞;有的同学创作出可爱的大螃蟹,展现出独特的艺术视角。大家纷纷举起自己的作品,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的笑容,通过手语表达着对剪纸艺术的喜爱和对自己成果的骄傲。
每一次公益教学都是双向成长的过程。此次“纸•愿守艺人”团队走进南京聋人学校的非遗剪纸宣传推广活动,不仅为聋人同学们带来了精彩的文化体验,让他们感受到传统艺术的魅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特殊的交流方式,给予了同学们精神上的鼓舞与力量,让他们在无声的世界中,通过指尖的艺术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
“未来我们将持续拓展公益服务边界,让非遗技艺成为连接特殊群体与社会的情感纽带,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学生团队指导教师郑晓榄表示,这场充满温情与创意的剪纸课堂,不仅是一种非遗文化的传承实践,更是公益力量守护特殊群体成长的生动写照,让艺术的光芒照亮每一个需要关爱的角落,在传承的道路上续写更多精彩篇章。王斌 郑晓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