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1 09:51:00
郑皓壬夺得自治区无人机精准操控初中组冠军
7月18日,2024-2025学年全国青少年劳动技能与智能设计大赛内蒙古赛区复赛在鄂尔多斯落下帷幕。在这场会聚全区青少年科技精英的赛事中,来自包头市第三十五中学初二年级的郑皓壬以总分第一的成绩,斩获无人机精准操控初中组冠军,在模拟系统操控赛中,他更是以新的成绩刷新了初中组纪录。8月,郑皓壬将代表内蒙古参加全国总决赛,与更多顶尖选手同台竞技。
科技少年的高光时刻
据悉,全国青少年劳动技能与智能设计大赛是教育部白名单赛事,大赛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内蒙古无人机运动协会、内蒙古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承办,面向小学、初中、高中、中专、职高的在校学生,设置了机械设计及无人机精准操控竞赛单元。
在最具挑战性的无人机精准操控环节,郑皓壬展现出了精湛的技术实力。实飞竞赛场地由起飞点、勇攀高峰、丛林巡航、跋山涉水、标靶打击、降落区组成。
带领郑皓壬参赛的内蒙古使劲飞科技有限公司领队孙慧娟介绍,郑皓壬在科技竞赛领域屡创佳绩,先后参加了第十五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空天科技体验与创新大赛、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等权威赛事,并荣获二等奖及三等奖等多种奖项。
郑皓壬告诉记者:“每天学习之余,我都会练习模拟器,重点练习在复杂环境下的稳定控制。同时,我还调整了无人机模拟器的系统参数,提升了响应速度。”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让他在比赛中能够精准控制无人机穿过障碍物,并在指定位置实现精准降落。指导教练高帅称赞:“郑皓壬不仅展现了出色的手眼协调能力,更体现了对无人机原理的深刻理解。特别是在环境突变的压力下,他表现出的沉着冷静和应变能力,已经达到了青少年专业飞手的水平。”
校园里的创新达人
郑皓壬是包三十五中“帝王蟹无人机社团”团长,同时也是班里的信息课代表。“最难得的是,郑皓壬能将天马行空的创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项目。”包三十五中信息老师陈菲菲如此评价,“从最初的社团换届到招募新人,再到技术培训,他已经成了老师的得力助手。每当学校举办运动会、艺术节等大型活动,他都会带领团队设计独特的航拍方案,后期制作的创意视频总能给人惊喜。”据悉,该社团已累计完成校园活动拍摄30余次,制作专题视频30余部,播放量超百万。为此,郑皓壬还被评为2024年度昆都仑区“优秀学生干部”。
“科技的魅力在于它能让想象变成现实。”郑皓壬从小心里就有一颗探索的种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种子也在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小时候在台灯下看书时,爸爸总是提醒他注意用眼,他就琢磨着有没有一种灯,总能以最佳角度照明。于是,他设计了一款可调节角度的护眼台灯,并且自己建模,3D打印出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台灯。这个台灯通过多轴联动结构,将灯光调节转化为智能化控制,解决了传统台灯角度固定、护眼效果不佳的痛点。后来,他为这款台灯申请了国家专利,并在第39届包头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了三等奖。
课余时间,郑皓壬还对AI技术展现出浓厚的探索热情。他不仅运用DeepSeek、可灵等国产大模型进行智能编程和数据分析,还研究AI绘画工具。“AI不是替代创造,而是拓展想象力的新工具。”郑皓壬说。
追梦从“动手”开始
郑皓壬的快速成长,得益于包头市第三十五中学开放、创新的科技教育生态。该校构建了完善的科创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了包括无人机、人工智能等多维实践平台。
而在郑皓壬家中,原本静谧的书房早已变成了一座充满活力的小型实验室,书架上整齐排列着各种电子元件和专业书籍,书桌上摆满了焊接设备和半成品的电路板。这个特殊的实验室记录着一位少年科技创新者的成长轨迹。“从小学拆装音响开始,爸爸妈妈就鼓励我动手验证想法。”他一边调试着最新组装的无人机控制系统,一边回忆道,“记得第一次拆开音响时,既紧张又兴奋,是父母的支持让我保持了对科技探索的热情。”
对于未来,这位少年有着务实而充满激情的规划。他轻抚着桌面上那架改装过的无人机,展示着最新调试的飞行控制系统。“我最近在研究如何提升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下的稳定性,特别是在强风条件下的抗干扰能力。其实我更想先解决一些身边的具体问题,比如开发一套校园无人机巡逻系统,可以自动检查操场设施安全,或者在大型活动时协助维持秩序。”郑皓壬说。
在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迅猛发展的今天,郑皓壬的故事诠释了新时代青少年应有的素养:不仅要当知识的积累者,更应成为实际问题的解决者,用科技思维服务社会,这才能让自己变成有用人才。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学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