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与“苏超”同行,“常州特产”壕出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7 17:03:00    

今年夏天,“苏超”赛场内外,常州因“壕气”出圈。抽奖送理想、小牛、九号等新能源产品的“大手笔”,被网友趣称为“常州硬核土特产”的集体亮相。这些“土特产”并非偶然,其背后,是常州深耕多年、已然成峰成势的新能源产业集群。

9月13日,2025国际(常州)新能源博览会将在常州开幕。从“借势”到“成势”,常州正将其深厚的产业积淀,通过能博会这一国际性窗口,转化为定义行业未来的“常州能量”。

“硬核土特产”的能量几何?

常州的“新能源名片”,并非追逐风口的即兴之作,而是一场基于工业城市底色的战略抉择。其“硬核”之处,在于构建了近乎完整的“发、储、送、用”产业生态闭环。

一台“理想”汽车在常州下线,其背后是宁德时代、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等全球电池巨头提供的“心脏”,是比亚迪、北汽重卡等整车厂构建的“骨架”,更是超过3000家配套企业编织的“神经网络”。这条链条紧密协同,形成了“世界锂电看中国,中国锂电看江苏,江苏锂电看常州”的公认格局。

这是常州凭借实力锻造出的响当当的当代“土特产”。“看不见摸不着”的幸运抽奖,背后是“可感可知”的产业链,常州别出心裁的城市营销,将其最引以为傲的产业名片推到了聚光灯下。

2025年上半年,常州新能源产业规模已突破8500亿元,新能源整车产量超80万辆,占据全省六成份额。数字背后,是常州从材料、设备到整车、应用的全产业链掌控力。

探寻能级跃升的常州路径

常州不仅站上了新能源的“风口”,更展现了卓越的“驭风”能力,将产业优势转化为驱动城市能级跃升的持久动能。

国际新能源博览会的演进本身就是最佳例证。从工业与能源互联网博览会的初创,到“新能源产业高地”的推陈出新,再到如今聚焦“新型能源体系与新质生产力”的国际盛会,常州始终通过平台搭建,引导产业资源汇聚、碰撞与升华。

能博会如同一块强大的“产业磁石”,持续吸引全球顶尖的技术、人才、资本和项目,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使常州从重要的生产基地,向技术策源地、标准输出地和应用示范地迈进。

每一次博览会的举办,都为这座城市的发展添薪加火。如今,常州再次打出能博会的“先手牌”,强势踢出一脚“世界波”。

“自成东风”定义产业未来

今年的能博会,首次冠以“国际”之名,标志着其格局与野心的全面升级。

大会将构建“一场开幕主场会、一场高端产品展、一场产品嘉年华、一场线上展示会”的“四个一”框架,全方位展示从全球顶尖的B端解决方案到触手可及的C端消费产品。一批“全球首发、国内首创”的黑科技产品将齐聚常州,为参与者开启一场前沿科技盛宴。

更为创新的是,组委会推出“赛事+考察+洽谈”模式,邀请全球客商在感受“苏超”激情的氛围中,实地考察常州产业环境,精准对接合作需求。此举旨在将博览会的专业流量与“苏超”的公众流量巧妙结合,转化为项目落地的投资流量、促成交易的合作流量,最终夯实“新能源常州”的产业IP。

这意味着,常州不再满足于做产业浪潮的追随者,而是要通过能博会这样的高端平台,主动汇聚和配置全球资源,参与甚至引领行业规则的制定,最终“自成东风”,为全球能源变革提供“常州样本”。

2025国际新能源博览会,将是观察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更是解码常州如何将产业优势转化为全球影响力的关键一程。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黄泽文 燕钰 徐维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