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5 15:14:00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时至立夏,万物繁茂。立夏表示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因此又称“春尽日”。
节气·由来
天文历法角度:
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立夏,它预示着季节的转换。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5月5日至7日,当太阳到达黄经45°时,即为“立夏”节气,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历书》中提到“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
自然物候角度: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 “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 “假” 即 “大” 的意思,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立夏分为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标志着春生夏长,万物进入旺季生长。
中国古来很重视立夏节气,周朝时,立夏这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 “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
物候变化
一候:蝼蝈鸣
蝼蝈开始鸣叫,标志着气温升高、地下生物活动增强。蝼蛄通过翅膀摩擦发声吸引配偶,其鸣叫也提醒农人注意防治害虫。
二候:蚯蚓出
蚯蚓结束冬眠钻出土壤活动。这一现象反映地表温度已适合阴湿生物活动,同时蚯蚓翻土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农作物生长。
三候:王瓜生
王瓜蔓藤快速攀爬生长,六七月结红色果实。这一现象代表夏季植物进入旺盛生长期,也隐喻万物繁茂的时节到来。
立夏习俗
迎夏仪式: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
尝新活动:立夏尝新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习俗,各地的尝新内容略有不同。例如苏州有 “立夏见三新” 的说法,“三新” 指新熟的樱桃、青梅和麦子,人们会先以这 “三新” 祭祖,然后尝食;无锡民间则在立夏这天尝新蚕豆、苋菜、黄瓜等;在杭州,人们立夏这天要吃青梅。
斗蛋游戏:立夏中午,家家户户都要煮好鸡蛋、鸭蛋和鹅蛋。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蛋头胜者为第一,蛋称大王;蛋尾胜者为第二,蛋称小王或二王。
称体重:立夏称体重也是传统习俗之一。这一天,人们会在屋梁或大树上挂起一杆大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称体重。据说在立夏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寄托了人们希望在炎炎夏日里保持健康体魄的美好愿望。
立夏饭:立夏这一天,南方有些地区会煮立夏饭。一般会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 “五色饭”,也叫 “立夏饭”。
喝立夏茶:在江西一带,有立夏饮茶的习俗。立夏这天,人们会泡上一杯新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据说立夏茶可以驱走夏日的炎热,让人在夏天保持清爽。
送春迎夏:在一些地区,人们会在立夏这一天举行送春迎夏的活动。他们会制作一些象征春天的物品,如纸花、柳编等,然后将这些物品送到野外或河边,表示送走春天;同时,人们也会采摘一些象征夏天的花朵或树枝,如石榴花、荷叶等,带回家中,迎接夏天的到来。
立夏诗词
立夏
[ 宋 ] 赵友直
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
陇亩日长蒸翠麦,园林雨过熟黄梅。
莺啼春去愁千缕,蝶恋花残恨几回。
睡起南窗情思倦,闲看槐荫满亭台。
夏天总是会带着几分倦怠和困意,残花落尽,绿叶萌生,看槐树的荫凉掩映亭台,就这样不知不觉间我们已深陷夏天。
立夏日忆京师诸弟
[ 唐 ] 韦应物
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
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
长风始飘阁,叠云才吐岭。
坐想离居人,还当惜徂景。
春已远,夏已至。从初春的点滴绿意到夏木阴阴,我们一边在感叹时光的流逝,春光不在,一边也在迎接夏天的希望与美好。
立夏日南风大作二首
[ 宋 ] 项安世
满城杨柳绿依依,背著春风自在飞。
却是杨花有才思,一时收拾伴春归。
杨柳依依,婀娜多姿,离开了春风的轻拂依然在夏天里自在飞翔。那纷飞的杨花也随着春天的离去一起远行,独把一树绿意留在夏天。
立夏喜晴
[ 宋 ] 陈伯康
剩雨残春送五更,晴光入夏似相迎。
绿槐门巷南薰细,又听新蝉第一声。
春天,万物生。夏天,万物长。在春天许愿,在夏天出发。
立夏日作四绝·其三
[ 宋 ] 谢薖
熨得絺衣一番新,幅巾轻软最宜人。
花时气暖长愁夏,竹里风微又胜春。
走过了春天的旖旎,迎来了夏天的盛大绽放。一个季节有一个季节的风光,一个季节也有一个季节的热爱。
朗读/曾杰 海报设计/罗玥 编辑/何冰雪
责编/陈萌 审核/邝亚航 终审/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