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4 11:19:00
退役军人之间有一个特殊称谓:“老班长”。
姚振锋曾在部队机关从事军旅摄影30年。2021年退役后,他走街串巷,拍摄了220多名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和175名“我是雷锋”的平凡人,用镜头致敬英雄,讲述沈阳城市里的“英雄人物故事”。7月23日,记者采访了“老班长”姚振锋。
姚振锋(左)为志愿军老兵、著名词作家邬大为介绍图片拍摄情况。
1993年,17岁的姚振锋就读于河南禹县郭连乡第一初级中学。一次,他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了县里组织的英雄事迹报告会。会上,皮定均将军的故事让他印象深刻,一个念头悄然在心中萌生:报名参军,报效国家。
当年12月,他应征入伍,来到位于松花江畔的原第16集团军某部。其间,他努力提升自我,不仅自学文化课程,还利用休息时间参加新闻函授班学习摄影。1998年,他从原沈阳军区通信士官学校毕业后,凭借摄影专长被抽调至原沈阳军区司令部帮助工作。
“现实转瞬即逝,但影像却能定格历史,拥有撼动人心的力量。”姚振锋说,在接下来的10多年时间里,训练场、射击场、边海防执勤一线都有他背着照相机穿梭忙碌的身影。他用相机记录多彩的军营生活,其拍摄的照片多次在《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等报刊上发表。
2014年3月28日,姚振锋作为随队摄影记者,参加了首批437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仪式。当《思念曲》奏响,一名胸前挂满军功章的志愿军老兵,颤颤巍巍地举起骨节粗大的右手向烈士遗骸棺椁敬礼,呢喃着说:“战友们,这么多年你们终于回来了……”
“那一幕十分动人,当时能拍下就好了!”从那一刻起,老兵敬礼的画面深深刻在姚振锋的心底。后来,在迎接第八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过程中,他终于举起相机定格了老兵们举手敬礼的感人瞬间。这张照片被用作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沈阳市大中小学巡回展览。
在与志愿军老兵交谈中姚振锋得知,很多老兵年轻时上战场打仗,没能留下一张穿军装的照片,如今穿上军装拍照成为很多老兵的心愿。2014年以来,姚振锋已先后为220多位志愿军老兵累计拍摄照片近3万张。这些照片不仅成为记录老兵形象、定格历史瞬间的珍贵资料,也成为姚振锋进机关、军营、学校、社区和企业开展爱国主义宣讲的生动素材。
“一个人的经历是故事,一群人的经历是历史。”退役后,姚振锋与13名退役军人组成志愿者团队,经过近四年的不懈努力,完成57名志愿军老兵战斗事迹的采访录制、后期整理、史料核实等工作,完成老兵口述实录10余部,整理装订战斗故事集20余万字。他以一名退役军人志愿者身份,用照片传递正能量,曾获评“辽宁省十大拥军模范”;2024年,“姚振锋:用镜头汇聚正能量”登上《共产党员》杂志封面。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姚振锋深入和平、于洪、法库等七个区、县,寻找到13位年近百岁的抗战老兵,并为他们拍照片、录视频,讲述他们的抗战故事。建军节前后,他还将举办“抗战胜利80年,百岁老兵喜相逢”摄影展,以此呼唤世界和平。
一位游客看了姚振锋拍摄的照片和视频后动情地说:“透过姚老师的照片和视频,我仿佛看到了爷爷当年作为一名抗日战士亲历的峥嵘岁月,重温了中华民族抗击外敌入侵最终走向胜利的历史。”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特约记者:吕良德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