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枭雄?仁者?一个不想输的野心家

说起刘备,有人说他是三国时代最仁义的领袖,有人却说他就是一个为了自己私心什么都能干得出来的割据军阀。诚然,“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我们也可以通过各种史料,尽量还原出一个真实的刘备。

老话说,三岁看到老。一个人童年的经历,与他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有着莫大的关系。《三国志·先主传》里面说,刘备小时候“不甚喜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我们知道刘备小时候家里很穷,他年幼的时候是靠母亲卖草鞋为生,所以这么乍一看,刘备真是太不靠谱了,家里本来就穷困潦倒,他还不喜欢读书,反而去追求那些名贵的东西。什么宠物、音乐、衣服,哪个不是“烧钱”的爱好?可见刘备是一个物质欲望很强的人。但是我们再深挖一下,刘备年幼的时候为什么家里贫穷,以至于要沦落到母亲卖鞋的地步?

《三国志》

《三国志》里面又说,“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 雄举孝廉 , 官至东郡范令。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意思就是说,刘备的家族虽然不是什么大户人家,但至少两代人都在地方做官,在州郡的范围内还是有一定地位和声望的,所以刘备也算得上是一个小小的“官二代,只可惜刘备的父亲去世的很早,以至于刘备从小就成了孤儿。孤儿寡母无法生存,刘备的母亲才不得已去卖鞋。

所以这样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给刘备带来了一种很强的心理落差:自己原本可以像爷爷、父亲那样,至少成为地方上的官员,现在却穷得只能去卖鞋。长此以往,自卑成了刘备心理的主旋律,如果是一般人,或许就心甘情愿做一个乱世当中的普通人,但刘备不是,在自卑的驱使下,他想要变得出人头地,想比自己的父辈、祖辈更强,想要迫切地摆脱现在所处的穷困局面,所以在少年时期,他喜犬马、音乐、美衣服,就是希望能让自己至少在表面上成为一个“富家子弟”。

随着年龄的增长,刘备的心智越来越成熟,他出人头地的想法越来越强烈,而且他也深刻地意识到,想要被人瞧得起,仅仅有犬马和美衣服是不够的。恰好这个时候,东汉动乱,黄巾军四起,刘备也投身到围剿黄巾的战役当中。公元184年,23岁的刘备因为镇压黄巾有功而被封为一个县尉,但是很快朝廷又说经过精挑细选,刘备被淘汰掉了,刘备心中疑惑,就去找负责这件事的督邮,结果督邮并不想见他。刘备觉得自己受到了轻视,于是就把督邮绑起来一通鞭打,然后逃亡。我们看这也非常符合刘备的心理,内心自卑的人总会非常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也非常容易觉得别人瞧不起自己。因此在得知督邮不想见自己的时候,刘备的第一想法很可能就是自己又被别人瞧不起了,所以才做出如此冲动的事情。

在此之后,一直到刘备48岁占据荆州,他一直都处在一种漂泊的状态中。一开始,刘备依附在公孙瓒的手下,帮助公孙瓒一起抵挡袁绍,后来刘备拉起一支四千人的队伍,投奔了陶谦。陶谦死后,刘备多次遭受吕布的攻击,于是又投奔了曹操。不久之后,刘备又投靠了袁绍,在袁绍手下的时候,刘备又暗中纠集人马,组织自己的私兵,后来又归附刘表。可见刘备的大半生基本都在颠沛流离,不停地投靠不同的势力,也正因为如此,刘表说他“反复难养”,刘备也因此多被后人诟病。

赤壁之战是刘备重要的翻身之战

的确,这么看来刘备真是能投奔谁就投奔谁,而且也不管投奔的势力之间有无敌对关系,可以说是毫无原则可言。但是我们姑且再问一句,刘备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要不停地投奔,不停地流离,难道在一个军阀手下担任将领或者高官不好吗?问题就在这,到这个时候,刘备的志向已经不再是普通的官员了,他想成为“一把手”,自己组建起一个势力。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不断地在寄人篱下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势力,寻找着机会。

而多年的寄人篱下生涯给刘备的心理留下了两种影响,第一,想要出人头地,不再依附别人的想法越来越强烈;第二,越来越能够理解别人的心理,体贴别人的难处,而这种能力则成为了刘备“仁义之心”的来源。刘备在对待属下这个方面,的确做得非常好,这方面的事例太多,这里不做赘述,但是有另外一方面需要说明,就是刘备这么做,既是因为多年寄人篱下所培养出来了“同理心”,也是他不得不这么做。当时各路诸侯要么是家世显赫,要么是自身有着强大的实力,而刘备什么都没有,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只能在拉拢人心,收集人才上多下功夫。但不管怎么说,刘备最终还是让“仁义”成为了自己的招牌。

一个人的性格是复杂且变化的。你可以说刘备虚伪、虚荣,也可以说他奋进,永不气馁,但在我看来这都是刘备性格上的“一体两面”。在最开始的时候,刘备只是想不被别人瞧不起,想要出人头地,觉得摆脱卖鞋生涯,和祖父一样做个小官就可以了。结果鞭打督邮一事之后,他发现只做小官是不够的,还是有人会瞧不起自己,而在后来数十年颠沛流离的生涯当中,他发现哪怕在军阀手下做将领也是不够的,日子也是提心吊胆,别人也一样没有高看自己。所以他得出了最终的结论,自己要成为一个军阀,一个大军阀,只有这样,天下人才会高看自己,可是这样的代价却是放弃原则,在刘备当时所处的环境之下,要想成为一方军阀,那首先就要活下去,然后在活着的前提下发展力量,所以刘备不惜牺牲自己的名声,频繁投靠不同势力。也正因为如此,当时天下人都说他太有野心,但我更愿意说他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而不断努力,永不放弃。

等到刘备真的占据巴蜀,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时候,他已经不纯粹了,而是成了一个有太多事情需要思考的大军阀,当初那个摆脱自卑、想被人瞧得起的愿望也不断膨胀,推动着他不顾社会舆论,走上皇位。公元223年,刘备在成为皇帝后的第三年,刘备就因病去世了,他的一生乍看之下颇为可悲,毕竟不得意的日子要远远多于得意之时,但反过来看,这却是一个毫无背景的悲剧式英雄且败且战,不言放弃的深刻写照。而聊以慰藉的是,到最后,刘备最初的愿望也算是实现了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首页